本篇文章1767字,读完约4分钟

10月27日晚,中石油、中石化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两大石油企业净利润三季度超过1600亿美元,相当于一天赚了6亿美元。 炼油板块仍然是两家公司亏损的大头。 显示报告。 中国石油1-9月亏损达到415亿元,中石化炼油亏损246.10亿元。 ( 10月28日证券日报)

每当业绩公布时,石油巨头都会声称“炼油板块亏损”,并给出了详细的数据,但他们所谓的“亏损”实际上并不存在——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亏损,

简单来说,“石化双雄”的业务分为炼油、化工和终端销售三个板块,这是相互关联的完善链条,但两大油企人为分割了三个板块之间的关联,各自的利润, 如果各子公司之间的财会独立,相关业务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但这种统计方法有多错误,但问题的玄机就在这里。

中石油、中石化本身跨越产业链上下游,主营油厂供给旗下直营加油站的情况下,出厂价格远远低于市场批发价格。 据报道,与民间加油站的批发价相比,每吨相差约500元至800元。 一吨是如此不同。 它根据每年的用量,一年至少有几百亿的巨大。

由于成品油以优惠价格供应至销售环节,反映在炼油环节的利润自然会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仍将在下游市场盆满钵满。 这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炼油板块利润不“亏损”就很奇怪了。

另外,本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某一领域的调查结果,中石油、中石化高喊的“炼油损失”也存在很多疑点。

根据发改委的调查,今年1~8月炼油领域累计亏损18.4亿美元。 仅上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炼油亏损共计355亿(其中中石油炼油业务经营亏损233亿,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亏损122亿)。 加上中间未统计的一个月,这两者的损失约相当于整个区域损失额的20倍。

发改委和中石油、中石化的数据在统计范围、统计跨度上存在差异,但18.4亿元和近400亿元的差距,已经无法用范围和跨度来说明。 炼油公司的产品最终必须在销售终端销售,不计算终端销售数据而单纯强调炼油一项业务的损失,显然是夸大了。

简单地说,“石化双雄”只是在哭。 而且,除了用统计方法“巧妙”造成损失的表象外,两家石油企业还“设计”了一个谜,扰乱了公众的耳目。

三大油企业将炼油板块和采油板块分离,中间按国际油价定价,但这种油是自己销售的。 这样的利益就是自己永远处于“损失”之中。 国际油价下跌时,采油板块正在亏损。 国际油价上涨时,炼油板块又扭亏为盈。

然后,被认为是“标准”的国际原油价格,实际上也是谜团的一环。 国际上常说的“纽约石油价格”或“北海布伦特石油价格”都是指高质量的原油。 但是,我们的石油公司经常买有点差的油,精油价格也很低。 但是,决定价格的时候要用最高的价格。 无论怎么计算,炼油板块似乎都在亏损。 虽然很糟糕,但实际上他们的利润都占了。 典型的“便宜就好”。

从公开数据来看,“两桶油”不仅是赚钱的“神器”,其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三季度,中国石油利润超过千亿元,中石化也受益于下游销售板块和化工板块的利润,使企业三季度利润达到596亿元,增长6.3%。 这个赚钱能力,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装穷”呢? 原因也自古就为人所知。 我国对能源的各种补贴每年达数千亿元,为了获得这些补贴,夸大推行自己的损失部分成为能源公司的现实选择。 两家大公司为了维持自己的损失形象而挣扎,无非是“哭闹的孩子拿着奶吃”、“不哭不哭”的信条。

并且,无论精油的损失是否真实存在,现在损失都成为了两个集团要求减免成品油的理由。 不是不继续下去就不听自己的吗?

两桶油作为央企,本身应该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实中他们反过来向国民伸手,在家要优惠,要补贴,但在国外发红包是不屑的。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不能永远是开玩笑的“孩子”。 差不多是要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了吧。 (郭信)

“郭有信:“炼油巨亏”不过是“石化双雄”做的谜局”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民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送至cepl#mail.ce(#至@ )。 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招聘广告。

相关信息:

石化双雄前三季度日平均净利润为5.99亿元


中石油炼油业务损失数据的怀疑与发改委数据相差20倍


相关注释:

中石化关门,天会塌吗?

新的油短缺到底是如何“精炼”的?

“油荒”的口水战实际上是利益结构之争

(责任:李晁)

标题:“郭有信:“炼油巨亏”不过是“石化双雄”做的谜局”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