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1月7日表示,今年的《社会心理学蓝皮书》显示,社会情绪的整体基调是主要的,但存在的一点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面情绪基调并不乐观。 ”。 今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表的《社会心理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冀解读了该蓝皮书,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部分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快速发展体系。 现在,从出发点公正到程序公正,再到结果公正,整个社会都在向着包容性社会快速发展。

蓝皮书对过去一年中国社会民众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社会支持、尊重与认可、社会信任与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整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学的优势、快速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发表记者苏兰/摄影

蓝皮书认为,整个社会情绪的基调以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点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并不乐观。 不断发生的社会事情会降低社会感情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情的引爆点。 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负面情绪与欲求不满、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有密切关系。 明明应该同情一点却高兴,应该愤怒一点却佩服,明明应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感情逆转”值得警惕。

发表记者苏兰/摄影

对比当前社会心理学反映的问题,《蓝皮书》提出了一个政策建议:首先,未来民生事业关注社会心理学,不仅要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诉求,还要重视集体接受、认可、尊重等社会诉求,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发挥公共权力是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核心作用必须从制度层面建立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的困境

第三,关注社会阶层意识,关注社会低层认可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状况,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 关注不同群体、身份、民族、阶层等认可问题,研究解决群体矛盾、民族矛盾、阶层矛盾和身份地位矛盾的比较有效的战略,不发生群体和社会冲突,不分裂社会。

第四,关注社会情绪,特别是社会负面情绪,尽量消除不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负面情绪。 消除负面社会情绪要依靠对正面情绪的激励,切实满足民众的基本诉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

第五,应提倡和积极激励哪些有利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使他们逐渐固化为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

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宜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刘力等学者出席了发布会,蓝皮书第一位编写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俊秀做了主题报告。

(责任:杨斯阳)

标题:“社科院发布《2012—2013社会心态蓝皮书》”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