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3字,读完约6分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丰富大众文化生活。 构建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是目前国内多个城市的普遍途径。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是以较有效的服务半径和较有效的覆盖面积为核心的概念,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诉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支持公共财政、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 简单来说,作为居民,读书、看展览、跳广场舞、体育锻炼……步行10-15分钟,就可以在附近获得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不是随性打头阵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率和大众公共文化服务的诉求,科学规范、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 本文以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鞍山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例,探索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安徽鞍山市以创新为动力,紧密围绕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望,大力实施文化供给侧改革,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快速发展均衡、互联网健全、惠及全民的15分钟文化都市圈, 实现了文化诉求端与供给端的无缝对接,公共文化服务性能明显提高,为同类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设提供了参考路径。

一、抓住计划,实现合理化布局

在公共文化都市圈,规划必须先行。 近年来,该市发布了《鞍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示范区建设规划》、《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鞍山市文化强市建设行动计划》等计划性文件,为合理布局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二、抓住系统,满足均等化的诉求

近年来,该市坚持“全域鞍山”的理念,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构建了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五大体系”。

覆盖城乡文化设施的网络系统。 按照“主城区10分钟、县级城区15分钟”的标准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互联网系统。 全市建成8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 其中,“国家一级馆”有8个。 全市35个乡镇和12条街道按照“5+1+x”基本模式全面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按照“一场二堂三室四壁”基本模式建设农民(居民)文化乐园,城镇居民

互联的数字文化服务系统制度。 该市相继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文化体验馆,成为全国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标杆。 搭建了数字文化场馆、数字文化电视栏目、文化有约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搭建了“无围墙文化场馆”。 建成100个数字文化站,各方面、一站式公共文化信息中心、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为社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

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供给系统。 公共文化服务圈不仅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服务供给系统。 近年来,鞍山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索建立由“一个平台、三级力量”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即通过“文旅鞍山”在线预约配送服务平台,建成市县乡三级54家 聚集15329名文化志愿者提供预约配送服务,群众可以根据诉求预约,率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度。

全民共享的阅读服务体系制度。 加强顶层的设计。 全民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鞍山市将全民阅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涵,努力构建全民阅读名城,将全民阅读事业提到新的高度。 该市相继发布了《鞍山市全民阅读名城建设实施意见》和全民阅读指标体系。

独具特色的诗歌城市企业品牌体系。 作为国内著名的“诗歌之城”,鞍山既是吸引诗人的磁场,也是孕育诗歌的温床。 这里是蒙学经典千字文的“诞生地”,是南齐诗人谢朓写的“山水都”,是盛唐诗仙李白一生老去的“魂栖地”。 李白一生来了七次,留下名作佳作六十余首。 鞍山市重视诗歌文化的传承与快速发展。 从1989年开始,一年举行一次诗节庆活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了31次。 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处常设马鞍山,该市迅速发展太白诗社、牛渚诗社、青莲诗社等诗社团。 全市20000多市民多次作诗,涌现新生代诗人,发表5000多首诗。 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鞍山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三、抓住精品,满足高端化的诉求

近年来,鞍山市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文艺精品工程,出了文艺精品之力。 该市设立了“太白文学艺术奖”等文艺奖,鼓励和支持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 民族舞剧《李白》、黄梅剧《燕子归时》、儿童剧《少年行》等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艺术资金支持。 《桃花谣》入选文化部戏曲孵化计划项目。 黄梅戏《千羽锦》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凤鸣宏村》、《太白醉》演唱了北京国家大剧院。 讲述少年李白故事的原创儿童剧《少年行》入选文化部征集创新剧目,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儿童剧,入选国家文化与旅游部《2019年全国现实主题素材与革命历史主题素材舞台艺术要点项目名录》。

四、抓好队伍,保障常态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圈、人才队伍很重要,是关系公共文化服务能否持续发展的源泉。 鞍山市以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为纽带,大力实施文化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探索文化专业人员“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的体制机制,将文化专业人员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行业互联互通的纽带。 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选拔业务精锐、热情的专家担任基层文化组织辅导员,建设了门类齐全、组织严密、结构合理、运行效率高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在全市登记的文化志愿者15329人中,专业文艺辅导员368人。 这些文化志愿者多年来在基层“种文化”,滋润了城乡文化的大繁荣,发展迅速,使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圈更加生动。

李敬华

信息推荐

鞍山结束后年度困难职工帮助民生工程工会温暖职工的心

记者张莹通讯员丁荣玲夏燕军11月6日说,已经不是平常的日子了。 县里阳光小区朱开祥的家,是和乐的景象:妻子带着两岁的小儿子...

鞍山信息,有新鲜材料。 能去的只有天涯,光评故乡很难。 离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 世界很大,我期待着在这里见面。

标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的思考 马鞍山市实现了文化诉求端与供给侧的无缝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