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从“听诊器与体温计”到“彩超与ct”,从排队看病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弹指一挥,70年沧桑巨变,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 对住在鞍山的中医印存智来说,自1984年行医以来,他见证了基础医疗卫生事业的沧桑巨变。
“现在的医疗条件,过去做梦也没想到。”
今年55岁的印存智现在是鞍山市雨山街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从1984年开始行医到现在,在基础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了35年。 在印智的记忆中,小时候学医的理想来源于父亲的话。
“新中国成立之前,爷爷在山区开了一家中药店,骑着驴走在街上叫人看病,遇到贫困的村民,都是免费看病的。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接过爷爷的衣钵,也开始治病救人。 由于高超的医术,山一带几乎一无所知,退休后患者还会来家里。 ”。 印存智说,因为出生在中医世家,小时候他跟着父亲写处方,抓了中药……通过摸耳朵,他渐渐掌握了增长见闻的要领。 1984年,印存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向山镇卫生院的中医。
“现在的医疗条件,过去做梦也没想到。”印存智说:“当时卫生院是一座两层的红砖建筑物,医生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进行诊断。 ”。 印智刚上班的时候笑着说:“吼别人,取暖靠地震。” 因为没有电话,所以病人来了。 护士叫医生。 只能放声大叫。 冬天晚上上夜班的时候,别说调了,连火炉都没有,冻得发抖。
2004年,印存智调到雨山区人民医院。 印智说,虽然大楼很旧,但是打着空的调子,不怕夏天和冬天。 随着手机的普及,联系也变得方便了。
基础医疗的重点从疾病的治疗变成疾病的预防
年,国家大力建设基础医疗,雨山区人民医院搬到新地方,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新医院不仅“焕然一新”,还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 加快推进医疗联盟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现在老百姓家门口也可以标上大医院的“专家号”,为市民提供的医疗服务前所未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百姓的“疾病谱”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印智说:“1998年我们当时去农村防疫,发现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卫生条件差,很多地方没有自来水,厕所也是干燥厕所。” 现在,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生活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卫生状况和城市已经没有区别。 此外,国家继续扩大计划免费提供免疫的疫苗种类,婴儿一出生就立即注射疫苗预防疾病。 现在,曾经流行的多种传染病也已根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医疗的重点从疾病的治疗转向了疾病的预防。 ”印智笑着表示,目前,市民的主要疾病是“三高”,为了防治疾病,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向社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防病意识。
记者董磊通讯员毕琛
信息推荐
中国银行鞍山分行金融知识进入校园建设金融安全防火墙
月20日,中国银行鞍山分行是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银保监会鞍山监管分局和鞍山市网络新闻办公室的呼吁...
讲述鞍山信息、故乡的故事。 有观点、态度、接地气的实时信息,传递鞍山正能量。 看着故乡,体会故乡的情。 家之声,天涯的咫尺。
标题:“雨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印存智: 行医三十五载 见证基层医疗沧桑巨变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