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面对疫情,鞍山边检人坚守在国门战“疫情”第一线,不怕地萎缩,成为防治疫情的“逆行者”。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如此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接近他们的阵地,但他们站得很稳,人们可以看到。
12小时的春节“休息”
“疫情形势严峻,所有省内人员假期将被取消,24小时365天内归队! ’正月2日,春节期间,经常连续保卫公司,晚上7点回到老家的张浩,刚吃完饭就和家人聊天,手机铃突然响了。
“明白! ’毫不犹豫地,他马上在第二天签了票。
张浩在家是独生子女,父母老来子,已是60岁老人,家里近90岁,行动不便爷爷要赡养,但为了更多省外同志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可以换班的张浩还是积极咨询领导,除夕、初一
鞍山边检站到舒城老家只有200多公里,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他需要转四次车。 一次辛苦需要半天以上。 第二晚快7点到家了,第二天早上7点出发,算起来,这个春节,张浩只在老家休息了12个小时。 工作五年以来,有四个春节,他都在职场度过。
当问到家里的情况时,这个诚实的年轻人说:“家里的情况还好,但是即使父母老了,有时也想和他们在一起。” 远离他的人,面对瘟疫,只能告诉父母不要外出,观察防护。
事实上,由于“大家”而无暇顾及“小家”,这是鞍山边检人整体目前普遍的就业状态。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全体民警预料到这个假期不会“平静”,纷纷听从命令行动,回到战场,准备向前冲锋。
在那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总是不来的600个口罩
张浩晚上收拾回程的行李,手机里响起了提示。
“市区药店的口罩不见了。 ”
“在这里也没有买到。”
“物资正在调整补充中,所以大家不要着急。”
…。
边检处在第一线,物资消耗快,诉诸口罩等防护用具量大。 党委要求报告后,单位第一时间纳入驻地应急保障机制,但由于疫情暴发、春节物流缓慢、市场口罩缺货等客观因素,上级采购和物流采购的一些物资仍在运输途中,维持现有保障还有部分风险。
当天晚上,张浩找了老家的药店,也询问了周围的朋友,“断货”是他听到最多的回答。 第二天早上,事件有了转机。 合肥代购的大学同学打来了电话。 “刚刚做了一点调整,还需要吗? ”。
“有多少钱? 全部都要了。 马上就来! ’得知此事的张浩为了不迟到,立刻包好车赶往合肥,买下剩下的600只医用口罩带回了工作地点。 在之后的几天里,上层采购和自购的物资也相继顺利到货,有力地确保了车站内紧急物资的保障。
“遥,拿着也不方便,为什么不还呢? ’同事嘲笑他笑了。 他的回答又诚实又温暖。 “春节期间快递很慢,带着总是很放心。 ”。
战斗“疫情”一线政工干部
这一天以来,作为政务干部,张浩立足本职,做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在“疫情”期间介绍边境检查战线的各种好事外,他始终想的是,怎么做越来越多的事? 做得更好吗?
在那里,同事们可以仔细看看。 各大新闻媒体平台相继刊登了单位战“疫情”的方法动态和疫情抗御线的感人事迹。 该杂志认真展现了边检人的精神风貌,在中国移民管理报、安徽日报和中国警察网等主流媒体上相继刊登了20余篇新闻。 口岸前沿,他将和其他同志一起悬挂五个横幅,加强服务对象的防护意识。 积极发挥微信、手机短信作用,开设口岸防疫工作微信群,为码头公司工作人员、作业工人和经常来往鞍山的外轮船员宣传各类防疫知识,观察若干事项,严防新冠疫情在口岸流入流失。 在群里,随时弹出他收集和转发的最新疫情和防护注意事项,在人员归队前收到他单独编辑的提示信息。 指挥中心里,他仔细核对了各类人员的新闻和情况报告的样子,以免疫情期间缺乏内部管理。 而且每次公司调整应急物资,随时随地,他都会主动要求签名,年初五,他在市政府,年初六,他去了南京……防疫事业开展以来,他每天加班,忙到深夜十二点,这也是他日常工作的写照。
“每天都这么辛苦,不累吗? “针对疫情,还有几件事可以做。 只是能工作就放心了。 ”。 莫名其妙的回答是他坚定的眼睛和朴实的语言。 (市民记者高俊永)
标题:“一名边检民警的战”疫”故事 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