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8字,读完约4分钟
“萧县有孙圩乡,村委会在马庄。 省里来了员工,把农民逼到小康……”前几天,安徽萧县马庄村的村民刘发权新编了大鼓《我们村来了员工队伍》,演出后反响热烈。 一提起这件事,小刘笑得花花搭搭的。
刘大鼓演唱的“员工队伍”是由焦凤军、王刚、徐春节3人组成的安徽省司法厅驻马庄村扶贫工作队。 自2004年4月职工驻村以来,刘先生不仅摘下了“贫困帽”,居住了60多年的故乡——“不见经相”的皖北贫困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老处长”到了贫困村
新班级带来了新的风气
“省直机关肯定没有像我这样的部长,但我认为贫困村很可能缺乏像我这样的扶贫队长”安徽省政府30年从事15年处长焦凤军,年主动向马庄村申请担任第一书记、扶贫事业队队长。
马庄村位于萧县西南边陲,是深贫困县中的贫困村,年建成的卡贫困户361户834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5.7%。
焦军、徐春节、国王刚到村民家拜访。 李希蒙摄影
刚上任,焦凤军发现马庄村由原两个行政村合并形成,缺乏村“两委”班子的熟悉度,带动能力不强。 “干部精神振奋,才能使人民脱贫致富”焦凤军一有机会,就结合村情给干部和党员上党课,讲快速发展,还经常咨询党员干部,鼓舞干劲。
为了发现人才,焦凤军带着员工深入访问,推荐三名年轻村民为“两委”人选。 他们以“海选”、“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全村选派了14名扶贫小组组长。 这样,高素质、年轻化、能力强的新领导班子建立起来,也给村子带来了新气象。
四年弄坏七八双鞋
马庄村成了“无访村”
“今天看到我这双鞋是我在马庄村看到的最好的鞋。 ’头顶烈日炎炎,皮肤晒得黝黑,脚踩着沾满泥土的旧鞋。 现在的焦凤军比起“老处长”更像是村干部。
职工驻村后,安置最多的是走村串户,让村民了解政策措施,帮助职工了解村情民意。 年底马庄村脱贫前,焦凤军带着职工平均走访了全村300多户贫困家庭4次。 全村出来后,也没有停下脚步。
在近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焦凤军和队员们一天往返几次,四年来每人都弄坏过七八双鞋。 他们走得很辛苦,经常有村民提议用他们的三轮车把他们送回村部。
焦凤军看着村民家的小菜园。 李希蒙摄影
当被问到为什么路那么远也不骑自行车时,焦凤军回答说:“在路上会遇到老百姓的哦! 遇到群众的日常生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凝聚的人多的话就临时开“党的政策演讲会”,15分钟的路程总是需要一个小时。 ”。
对村民们来说,焦书记是“马庄人胜于马庄人”,是马庄村最担心的人。 比较群众反映的个人问题和邻里矛盾,焦凤军很快就处理好了,得到了村民的高度信任,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希望他来,马庄村也成了“无访村”。
产业兴旺,设施齐全
人民的生活“很舒适”
刘先生至今还记得焦凤军第一次来自己家的样子。 38度的高温,焦凤军一坐就是一个半小时。 知道老夫妻因病致贫,焦凤军为他们执行扶贫政策,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现在,小刘家不仅脱贫了,日子过得也相当宽裕。 他给我们算了帐:在自己家三亩地种土豆,五亩地种胡萝卜,正常一年收入两万多。 光伏发电红利和特色栽培奖各补充3000元。 老伴在村里安排的公益岗位每月600元……两人年收入数万元。
刘先生的情况是马庄村大部分贫困家庭的缩影。 为了将“输血”变为“造血”,焦凤军带着员工为村民找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的道路。
焦凤军与村民交流情况。 李希蒙摄影
现在的马庄村打机井、建冷冻库、种土豆、养山羊,在各地的农贸市场广泛销售。 在职工带动下,村里不仅建立了扶贫工厂,还成立了50多家民营企业、农场、合作社等,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商贸服务业为脱贫和快速发展基础的新马庄。
目前,马庄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29%。 对现在的村民来说,吃饱保暖已经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了。 员工队伍建设了47公里的水泥路,设置了150盏路灯,改造了500多户厕所,扩建了小学,改造了村庄的卫生室,建设了文化广场……
这两年,在焦凤军的鼓励下,刘先生号召村里文化能人成立农民剧团,并通过县申报市级文化传承人。 曾因病引起贫困村民的马心志,现在不仅看病不花钱,而且通过各项红利和土地流转每年还有约万元的收入。 在生活上,焦凤军对他说:“我在乎所有重要的事情。”马心志高兴地说:“我现在过着很舒适的生活! ”。
标题:“马庄脱贫记:“我们村来了从业队”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