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3字,读完约2分钟
《农民日报》在10月27日的头版头条报道中报道说:“天门中断滇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折断鞍山这座长江北上流动的城市,去年5月,三个女儿一家告别了几十年的船,开始了人生新的转折。 今年以来,长江沿岸数十万渔民也相继上岸,长江流域要点水域将迎来10年的禁捕期,将迎来新的转折。
以前被称为薛家洼的脏小渔港,现在水清岸绿、鸟飞来飞去,被称为“环境晴雨表”的海豚经常再现河面。 不仅是薛家洼,一年多来鞍山段45公里的长江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禁渔,长江生态逐渐恢复,可以说是“最早被禁止、最好被建成”,具有鲜明的标杆意义。 最近,记者进入鞍山,实地注意了这里禁止捕获长江的经验和启示。
就业难、保障难、执法难是各地在禁渔过程中面临的普遍课题。 鞍山创新解决了三大难题,提出了“退、稳、严”禁的答卷。
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压倒性的任务,几年来渔业行业围绕这个目标出台政策,不断发出禁渔信号。 鞍山顺应大势,预知未来,围绕目标牢牢运用各项政策和资金,为即将到来的禁渔做准备。
着手做很多复杂的工作,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是常规思路,但鞍山选择先难后易之路,“啃硬骨头”迅速打开局面。 这从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的选择,实质上也是鞍山不留后路、向前看的精神表现。
鞍山之所以能够平稳倒退、有序运转,非常重要的经验总是为渔民利益着想,是一种“灵活”的工作方式。 即使短期内重复,实际上人心稳定、心齐才是工作的最大推动力。 信息推荐
鞍山供电企业:优化电网结构持续促进新能源消纳
鞍山供电企业:优化电网结构持续促进新能源消纳本报(记者胡晓华通讯员陶洋常舜禹王群)“观察gis设备吊装立场,地面人员请...
发扬鞍山信息、社会正气。 除了信息,我们还传达幸福和美丽! 为爱付出,时间流逝,不变的是鞍山这座房子。
标题:“长江禁渔的马鞍山经验”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1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