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4字,读完约5分钟

抗援朝老兵朱必文向记者展示自己获得的勋章、证书

青年朱必文

朱必文和卫生员们在朝鲜的照片

朱必文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朱必文:

白衣守家国

■文图/记者刘芳刘小庆

通讯员王朝晖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在《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前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激烈的最后一战——金城之战。 鞍山市雨山区西苑社区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朱必文参加了这场战争,至今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场战斗持续了四天四夜,但我一直没有合眼。 那时,向敌人开枪逃跑了! ’10月13日上午,时隔67年提起抗美援朝战争,朱必文记得1953年7月23日至7月27日,作为军医的他带队征兵。 他们将手中的急救包、手术刀作为“武器”,白衣带着护甲,在集中炮火中成功转移了200多名伤员,没有一人遭遇二次受伤,出色地执行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6岁参军抗日,24岁参加抗美援朝

朱必文祖籍安徽省巢湖市人,1944年,16岁的朱必文参加抗日。 因为当时很小,他被安排到新四军警连,后来学医,成为实习卫生士。 此后,朱必文参加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多场战役,两次受伤,一次被手榴弹炸伤,一次在抢救伤员时中弹。

1952年夏天,部队接到调职命令,朱必文乘坐军队开车去福建,乘三天三夜的火车到达丹东。 当时,朱必文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某师218团,在当地进行了最后的整顿,做好了战前的准备。 之后,朱必文和战友们一起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进入朝鲜后,朱必文所在的部队在山顶下维修待命。 战友们还在修整中,作为军医的朱必文提前进入了“战斗”。 1952年的北朝鲜迎来了罕见的冬天,最低气温低至零下40度。 为了让战友们尽快适应低温天气,朱必文开始带着卫生员们指导战友们进行耐寒训练。 他领导的卫生队克服了困难,为治疗冻伤创造了条件,比如用冷水泡脚,用寒雪洗脸等,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即使打24天4夜,无论多难也能拿下。

1953年7月23日,朱必文的部队接到作战指令,在战斗最激烈的山展开反击战,只打了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的218高地。

朱必文表示,218高地当时有敌军“王牌部队”驻扎,配备全美式武器。 敌军在这片高地根据山势构筑了极其坚固的防御工事,包括大量钢筋混凝土堡垒群、坑道工事、战壕、交通战壕等。

“不管多难都要赢,赢! ”朱必文回忆道,他们团率先发起进攻,首次占领高地,俘获几名战俘后获释。 在此期间,朱必文率领的卫生队设在距离指挥部10米的地方,他和卫生员们拿着急救包,给前线来的伤兵打了简单的冲洗绷带,给黑糖水中补充了体力。 随后,中午12时在敌人低空扫射间隙,将受伤士兵紧急送往后方接受进一步治疗。

“战斗持续了4天4夜,但我一直视而不见,转移了200多名受伤士兵,一人也没有二次受伤。 ”。 朱必文回忆说,最后一战结束后,患了神经症,眼睛不能正常闭上,睡不着觉,被强制休养一个月后痊愈。 即使治疗了大多数受伤者,死伤者也不能不使用。 朱必文痛心不已,在那场战斗中,连长、辅导员、数名士兵牺牲了。

3

为了保卫家园,保卫国家

必须站在第一线

“当时我们年轻人远赴异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为了保卫家园,保卫国家! ”。 白发朱必文打开那年的照片,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军服、灿烂的笑容。 在装着许多旧照片的箱子里,朱必文保存着多枚勋章、证书,其中两张三等功证书记录着朱必文在战场上的荣耀。 箱子里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布胸章尤为突出。

朱必文小心翼翼地拿着胸章,自信地说。 “我们不怕战争,为了保卫国家,为了和平,我们站出来,冲在第一线,和美帝国主义战斗,我们有信心,所以我们能赢! ”。

时间再次回到1953年,最后一场战争胜利后,朱必文驻扎在三八线以北,开始了自给自足两年的驻军生活。 士兵们自己建造军营,饲养鸭子,把食物免费分配给当地人。 “无论我们到哪里,我们都是人民战士,心中装着人民。 ”朱必文回忆说,刚进入朝鲜的时候,无论战争多么紧张,他都和战友们一起把身边的罐头分给当地人,减少了饥饿带来的痛苦。 在此期间,他们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5年,朱必文随军回国,按部队安排转业到鞍山,成为马钢医院医生。 “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国家也变得更强大了! ”朱必文说。

信息推荐

《鞍山市工会贫困职工支援实施办法(试行)》将进一步扩大支援救助对象范围

《鞍山市工会贫困职工支援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扩大了援助救助对象范围,公布了本报信息记者余萍文安然报道的进一步规范。 ...

发扬鞍山信息、社会正气。 除了信息,我们还传达幸福和美丽! 为爱付出,时间流逝,不变的是鞍山这座房子。

标题:“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朱必文: 白衣执甲守家国 文图/记者 刘芳 刘小庆”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1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