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3字,读完约4分钟

吴秀全污水检测

防洪一线的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

文图/记者刘明培任德玲

通讯员刘彬

虽然已经84岁了,但吴秀全依然选择多次巡视堤坝,在“老带新”上传授了防汛经验。 防洪员全天候守住第一线,58岁的蒋忠宝在眼里,感动得心里,掏腰包购买食品为防洪待命……

在郑蒲港新区防洪第一线,参与防洪的人虽然年龄不同、作用不同,但大家都以冲锋陷阵的姿态抗击“洪魔”,更加痛苦、疲惫不退缩。

80岁的老党员在防汛方面传授经验

“老队长,你看,这水闸周围的水面上有浮萍,但上面没有。 有状况吗?” 7月17日9点左右,大雨依然在下,站在红旗村的胡子圩东门,该村委会副主任吴秀文指着远处的水面说。

吴秀文口的老队长,名字叫吴秀全。 “必须看情况,以免从水闸中浸水。 ’话刚落,两人拿着铁锹摸索水。 “应该没有浸水,但偶尔观察一下,每隔30分钟注意一次。 仔细看看周围,用脚踩一下,”吴秀全说。 十多分钟后,两人上岸,渐渐地,大门上被浮萍遮住了。

“大埔外是牛屯河,现在牛屯河已经超过历史水位,防汛形势严峻,老队长防汛经验丰富,我们有问题也马上向他请教。 ’吴秀文告诉记者。

今年84岁的吴秀全是红旗村的生产队长,也是具有49年党龄的老党员。 参加过三次防洪的他,这次又回到防洪第一线,在旧带新、手拉手向村干部和村民传授防洪经验。 吴秀全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加防洪应急工作是在1969年,当时也是老一辈向他们传授了防洪经验。

防洪靠堤,更要靠“人”。 有三次防洪经验,基于老一辈的经验,吴秀全也逐渐总结了自己的防洪经验:一守、二勤、三心。 一守是全天候体制,二勤是勤跑、勤看,三心是忍耐、细心、责任感。

怎么绕堤? 如果发现了散渗怎么办? 怎样判断受浸的大小? ……在红旗村防汛工作,吴秀多次不厌其烦地向周围的年轻人解释。

“在这里,我放心了。 ’有人劝他回去休息,所以吴秀全总是这样说。

“党和政府要帮助摆脱贫困,致力于防汛。”

7月17日13点多,蹲在防汛门口,曹仕飞几分钟就吃完了便当。 放下筷子,他一手拿垃圾桶,一手拿火钳,捡起附近几个防汛点门口的生活垃圾,然后扛着网袋捞起河边的漂浮物。

曹仕飞家住在姥下河村曹十八自然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曹仕飞在村里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年顺利脱贫。 涨水后,看到大家全天候坚守在江堤上,曹仕飞强烈要求找到村部爬上堤坝。 如果不能进行繁重的劳动,曹仕飞会竭尽所能,清理防汛点的生活垃圾,然后打捞河边的漂浮物。

“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收拾完村子里的垃圾后,7点左右到达江畔,晚上回家10点多了。 ’十几天来,每天从早到晚,曹仕飞笑着对记者说。 一部分不累。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助了我。 现在防洪很重要。 我也应该履行责任。 ”。

自掏腰包买慰问品送到防汛第一线

“辛苦了! ’7月17日中午附近,一辆面包车停在天门山脚下楚江渡口的防汛地点。 蒋忠宝下了车,打开行李箱,把矿泉水、花生牛奶、酥皮等下了车,交到了西梁山社区工作人员手上。

“一共8样东西,除了水和饮料以外都是零食。 ”蒋忠宝是县天门山自来水厂厂长,他告诉记者,为一线防汛员送的东西都是他精心挑选的,“防汛员巡视河堤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零食可以放在口袋里,饿了随时吃补充能量。”

“这是我的心情,但是现在防汛形势很严峻,我也随时准备着登上堤坝。 ’之后,蒋忠宝又向下一个防汛点着急。

信息推荐

青春一线闪耀的花山区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防洪

青春在一线闪光花山区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参与防洪连日来,长江水位持续上升,浑浊的河水冲刷着堤坝。 从7月15日晚上开始,为了增援长…。

讲述鞍山信息、故乡的故事。 有观点、态度、接地气的实时信息,传递鞍山正能量。 看着故乡,体会故乡的情。 家之声,天涯的咫尺。

标题:“防汛一线 他们的故事暖人心 文图/记 者 刘明培 任德玲 通讯员 丁刘彬”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