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郑蒲港新区陈桥洲村圩堤:
党组齐心协力奋斗了6个小时,控制了浸水的危险性。
14日凌晨,郑蒲港新区白桥镇陈桥洲。
堤坝的内侧,突然浸水陷入了危险的状况。
危险是命令。 在郑蒲港新区白桥镇陈桥洲村马拐自然村西北角的堤坝上,党群合作修建了防洪钢铁长城。 十多辆小四轮轮流在圩堤上奔跑,推倒了土包。 堤内侧,80名党员群众将徒手交替沙袋排成两行,已经筑起了1米多高的防线。 堤外,30多名应急人员倾土堵在外面的帐上……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力处置,这种危险状况基本得到控制。
这几天,面对长江上游和当地持续强降雨天气带来的防汛压力,郑蒲港新区党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化解了一次险情,成功构筑了坚固的防线。
全天候巡逻,不泄露危险
郑蒲港新区白桥镇陈桥洲村四面环江,面积11.5平方公里,7公里长的圩堤将村圈成一个岛。
这几天,受长江上游来的水和当地降雨的共同影响,陈桥洲村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 群众的移动、堤坝的巡视、关闭……是陈桥洲村的党总书记,是具有21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53岁的朱亮从7月3日开始驻扎在陈桥洲村,一天也没有回家过。
陈桥洲村有村民160余户,510余人,目前除参与防洪的58名村民外,其余村民投靠亲友或转移到集中安置所。
7月14日是朱亮驻扎在陈桥洲村的第11天。 当天凌晨1点,朱亮和另一位同事定时从村民那里接过堤坝的“接力棒”,穿上胶鞋,扔下手电筒,扛起铁锹。 在陈桥洲村委堤巡逻一次,他和同事需要一个半小时。 凌晨4点30分,朱亮和同事的第三次堤坝巡逻。 “不好,我们这里有情况! ”两人去马曲自然村西北角时,借着手电筒的光,圩堤内侧突然出现了一处半平方米的塌陷,远处有透水的迹象,让朱亮的心“咯噔咯噔”。 又出现了危险的情况! 朱亮急忙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立即向郑蒲港新区防汛司令部报告了情况。
15分钟后,第一批救援物资和50名民工抵达现场,下外帐、拉绳、下石、填土……1小时后,150名民工又赶到现场。 最终,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当天11点,这一危险局势基本得到控制。
“我们现在每天无休无止地巡视圩堤。 决不能错过危险。 ’站在防汛工作的地方,眼里布满血丝的朱光发着光说。
保护堤六旬老人潜入七米深的水中
水情以来,村民吴国海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只要有什么危险的地方,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在陈桥洲防洪救灾第一线总是看到这位67岁老人的身影,铲土、塞袋、筑堤……
圩埂出现塌方,圩埂外水位上升,怎么办? 当务之急是下外帐。 村民们提到的“下外帐”,是将10米×6米的防水布铺在圩的外侧,用木桩固定在圩上,用石头压入圩水面的水底,或者防止河水浸入,以保护堤坝的斜面。 这上午的突然危险,对水性要求极高,需要急救人员潜入6、7米的水中进行操作。
就在这个时候,吴国海勇敢地站了起来。 “我不能去任何人。 在朱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没有年龄的区别。 保护我的家,不用负责! ”老人背着防水布的一角,抱着石头袋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潜了下去。 “最深的地方真的够不到,所以在水底踩上防水布,扔石头包。 ’老人一浮现出来,往返3次就把防水布的一角平整在堤坝的外侧。
像吴国海这样的村民在陈桥洲不少。 70岁的马伟参是出生长大的陈桥洲村民。 记者见到老人时,他裹着裤腿,光脚在泥里舀土。 “下外账和压石是第一步,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把土方向上夯实”谈话的间隙,老人不会忘记在防水布上继续铲土。
目前,郑蒲港新区全线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我们将加强科学调度,密切关注水情变化,针对重大风险,广泛动员新区干部群众、公司职工进行抢险救灾,坚决战胜防洪抢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郑蒲港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张定程说。
记者任德玲刘明培通讯员丁刘彬
信息推荐
清风送来凉爽的金笔启程鞍山中考等着1.8万考生参加
在市二十二中考考点,考生经过测温,依次进入考场。 记者任德玲摄清风送来凉金笔,等待鞍山中考开始,1.8万考生将于7月14日参加...
鞍山信息,有新鲜材料。 能去的只有天涯,光评故乡很难。 离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 世界很大,我期待着在这里见面。
标题:“郑蒲港新区陈桥洲村圩堤:党群合力奋战6小时 塌陷渗水险情被控制”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