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6字,读完约8分钟

总司令部①临时国家军队或武装力量的领导和指挥机构称为总司令部,有时也称为“最高司令部”“最高司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曾建立总司令部,l937年改编为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后,设立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担任总司令,彭德怀担任副总司令。 ②一些国家的军种指导指挥机构也称为总司令部; 例如,前苏联的军队有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防卫空军总司令部、战术火箭军总司令部等 参谋本部的军队或武装力量的军事指挥机关 其首要任务是在参谋长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最高司令和国防部长的命令、指示,收集和提供信息,制定和组织战术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和协调各军各种、准备区和各武装组织的作战行动。 部分总参谋部还负责武装力量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军队的组织建设、装备规划以及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事务。 在全世界,普鲁士军队于1785年成立参谋部,负责为统帅联络、收集信息,到1806年迅速发展为独立的作战参谋机构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奥匈帝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国设立了总参谋部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总参谋部迅速发展成为军事指导的中枢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设有总参谋部和类似机构,基本功能基本相同,但名称、隶属关系和性质完全不同 例如,前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部是最高司令通过国防部长指挥武装力量的中枢环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总统、国防部长的军事顾问和作战指挥机构,英国国防参谋部是首相、国防大臣的军事咨询机构和指挥军队的机构,法国参谋长委员会是国防部长指导下的军事咨询 中国于1911年4月在清朝政府设立了总参谋部那样的军队协议府 1946年,国民政府军设立参谋本部,由参谋总长担任指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人民军队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迅速发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之际,成立参谋团,制定军事计划,指挥军事行动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后,在中央军事部下设立了参谋科 1931年l1月,正式成立工农红军总参谋部,统一负责红军的作战指挥和军事训练 1935年6月,总参谋部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抗日战争初期改称总参谋部,中央军事委员会设立参谋长,指导总参谋部的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总参谋部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有作战、通信、信息、裁军事务、军事训练、军校、军事运输、人民武装、测绘和气象等部门。 到1954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隶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进行了充实的调整,增设了外事、机要和管理部门。 根据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的规定,总参谋部作为中央军委统帅全军的军事事业单位,在中央军委领导下组织计划军编制、装备、训练、兵役、动员、战场准备、工程建设、作战指挥、行政管理、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组织各部门合作,组织各部门协同作战。 之后,随着国防建设的迅速发展,总参谋部经过整顿、合理化、调整,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加强了指挥手段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组织指挥效能 在革命战争年代,担任参谋长的有叶剑英、刘伯承、肖劲光、滕代远、彭德怀、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代总参谋长有徐前、聂荣臻(代)、粟裕、黄克诚、罗利爵士、杨成武(代)、黄永胜、邓小平、周恩来 总政治部某些国家军队或武装力量政治事业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基本作用是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人员和组织实施政治工作人员,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作战、训练及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 在军队中设立总政治部,从苏联红军开始 前苏军总政治部作为前苏联武装力量中党的领导机关,行使前苏共中央部级权力,前苏共中央通过总政治部实施对前苏军党政事业的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创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2月17日,根据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令,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统一和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红军的政治指导 同年1月,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 1932年2月1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 到1935年l1月为止,改称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总政治部于1937年8月25日改称八路军政治部 同年10月,为了统一和加强军队政治事业的领导,恢复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总政治部名称(对外依然继承八路军政治部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54年4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67年l1月,总政治部取代中央军事委员会事务组政务组,1969年l1月,中共中央决策总政治部恢复事务。 革命战争时期,总政治部主任为毛泽东、王百姓、陈昌浩、周以栗(代)、贺昌(代)、顾作霖(代)、李富春(代)、秦邦宪(代)、杨尚昆(代)、任弼时、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总政治部主任为罗荣桓、谭政、肖华、李德生、张春桥、韦国清、余秋里、杨白冰、于永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政治事业机关,设有办公厅、组织部、推进部、防卫部、干部部、文化部、联络部、大众事业部、纪律检查部、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直属事业部等部门 管辖解放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团体、政治和艺术学院等直属单位 总政治部的首要任务是: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议和指示,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和军队的任务,制定全军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带领全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带领全军建设政治思想、党的建设和基层建设 总后勤部部分国家军队后勤最高领导机关 一般隶属于最高军事领导部门,领导和管理军队各项后勤工作,组织和实施军队后勤保障 总后勤部产生于近代,并逐渐迅速发展 l8世纪19世纪,欧洲一个国家在中央军事部门设立了总军需部,对军队物流业者实施统一指导和保障 1941年3月,苏联红军成立总后勤部,统一领导军需、油料供应和卫生勤务、军事交通等工作人员 1947年,美国设立国防后勤局,统一管理陆、海、空三军物流服务商,负责三军通用物资的采购和供应 目前,世界各国军队都设有后勤领导机构,但其名称、隶属关系、机构设置、职权各不相同 中国在清末的1902年,在军队中设立了主管物流事务的机构的一兵一卒预备所,隶属于军政司 国民党军队于1937年8月建立后勤总司令部,到1946年2月改组为后勤总司令部,同年9月再次改组,设立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简称联合勤务总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设立了后方支援机关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工农红军设有军需、军医、兵器等处,1931年l1日后,与总经理部、总军医处设立总兵站,随后改组为总供应部、总兵站运输部和总卫生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事委员会于1939年设立后勤部,管辖供应、兵站、卫生三个部 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设立后勤部,管辖供应、军工、卫生等部 解放战争时期,在八路军后勤部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后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49年底设立了总后勤部 1954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 1960年又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和财务、军需、物资、油料、运输、卫生和基建营房、生产管理等专业勤务主管部门。 总后勤部是中央军委的物流事业单位,中央军委通过它指导全军的物流事业 总后勤部的基本职能是负责全军后勤的组织指挥和勤务保障 部长为杨立三、黄克诚、洪学智、邱会作、张宗逊、张震、赵南起、傅全有 现任部长王克 曾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兼)、余秋里、李聚奎、张池明、郭林祥、王平、洪学智(兼)、刘安元、周克玉、周坤仁

标题:“中国人民解法军四总部是包括那几个单位”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