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0字,读完约4分钟
年以来,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除了中国外,金砖四国的增长率都在3%以下。 与之鲜明对应的是,日本经济高歌猛进,年1、2季度gdp增长率分别达到3.8%和2.6%,改变了此前缺乏增长能力的颓势。 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日本经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安倍经济学》的三个硬伤
首先,汇率大幅贬值没有扭转外部逆差。 安倍执政以来,日元名义和实际比较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均在16%以上。 但是,商品和服务贸易连续13个月维持逆差,7月逆差规模创近6个月新高。 不仅如此,汇率大幅下跌还迅速恶化了日本的贸易条件。 年1~7月,日本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下降3.4%。
其次,超发货币进入实体经济行业的比例不高。 日本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年1~7月,日本信贷总额仅增长0.87%,公司难以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 前期,日本投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1%和-6.8%。 超货币进入大规模资本市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年5月23日,东京日经股指超过千点,拉开了日本股市大起大落的序幕,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和5年期国债cds的大幅上涨,预示着日本债市也将面临大幅波动。
第三,税负低会加剧政府的债务负担。 在安倍经济学的主导下,日本政府人为地抑制了税负。 财政年度,日本税负为22.7%,远远低于美英德法等国家。 虽然低税负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致,但政府收入增长的乏力更加剧了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 年,日本政府的债务率突破230%,如果将来进一步上升,政府的信用评级将岌岌可危,国债利率很可能会上升。
日本经济曾经“低落”过吗?
《安倍经济学》背后的逻辑是,希望通过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培养通胀预期,使日本经济摆脱“失去的十年”。 但是,这一逻辑背后的前提假设是,日本还有可能长期快速增长,但正是这一前提假设值得商榷。
回顾日本的迅速发展历史,人均收入从1960年的469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3.69万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52倍。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日本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美国实现了网络革命,日本的人均收入相对于美国再次下降,最低的2007年仅为73.8%。
日本的人均收入等指标达到了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日本经济整体已经接近世界产业和技术前沿,以前利用后发特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并不持续。 但是,在达到全球产业和技术前沿后,由于缺乏开拓性创新,经济增长放缓,停滞不前。
日本开拓性创新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笔者在整理日本文献时遇到了新闻文案,但在引用时找不到作者。 翻译整份报纸,翻译复印件除文中责任自负注明译者外,其余复印件无作者。 这种高度的组织化和集团化文化,导致了日本个性不足,不利于实现开拓性创新。 另外,日本的迅速老龄化和资本形成增长的停滞也是经济增长失速的重要原因。
因为,与其把日本经济过去10多年的时间看成是“失去的10年”,不如说这是经过历史繁荣进入高收入阶段后“低增长稳定”的表现。
日本经济的前景不明朗
短期内,“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震荡的作用明显,但近期出现的股市大幅波动、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等负面因素影响逐渐显现。 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削弱了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 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增长率超过11%,但缺乏可持续增长因素的支撑,迅速降至0附近水平。 目前,面对外部失衡、投资不振、政府负债高企等挑战,日本经济增速下滑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从中期来看,由于日本税负低,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不一致。 如果将来提高税率,加上税税率,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效果将进一步减弱,经济向“低增长稳定”的回归将加快。
长期以来,如果日本不能在产业和技术的前沿形成突破,无法实现开拓性创新,日本经济就不太可能打破目前的“低增长稳定”。 单纯通过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人为地提高经济增长率,最终导致政府和贸易的双重赤字,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作者:工业和新闻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王健
参照“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领域信息”的精彩文案正在增加。
标题:“"安倍经济学"还能走多远?”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