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87字,读完约10分钟

——红色经典《寻找平山团》的作者越雪莉采访(1)

标题:

“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让人民树立和重复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潜力。”

――摘自习大大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演说

“读了一段话,心里很痛。 看第一页,两行眼泪! 英雄的战士、英雄的团体、英雄的人民、不屈的精神、不屈的斗志! 必须继承,胜利是我们的! ! ! ”

——《寻找平山团》网友、该网民“雪狼”的评论

最近,石家庄女作家程雪莉的着作《寻找平山团》获得了全国报告文学最高奖——徐迟报告文学奖。 颁奖仪式写道:她5年来从红色西柏坡出发,辗转2万英里,寻找承载着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团体。 她从浩瀚的抗战史册中的一页详细寻找,提取出歌曲和泪水的片段。 她接了几百次抗战老兵抽泣的故事,流下了眼泪。 并且,用不倦的钢笔,用55万字的长篇,记录和礼赞了不起的普通人民子弟兵。 她以真实和真诚发掘了崇高、悲壮、英雄、慷慨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从这一天开始,长城自媒体集团分三期发布“红色经典《找平山团》作者程雪莉访谈”系列报道,我们一起走近程雪莉,走近《找平山团》,走进书外惹怒什么样的人?

《寻找平山团》获得了徐迟报告文学奖。

第一篇

追寻歌颂我心中英雄的“平山团”

万里长城网6月14日日报(记者商棠刘延丽刘澜)程雪莉,一套旗袍,经典、优雅、唯美、文艺的她给我们讲的故事精彩、动人、悲壮、震撼。

《寻找平山团》的创作,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程雪莉,从平山出发,前往日本,前往陕北高原、新疆戈壁……寻找道路,访问道路,记录,思考道路……

随着程雪莉生动的语言,记者进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程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商棠摄

《八路军的故乡》唱深情的歌

“说起‘平山团’,要从一个民族信念说起,”雪莉说。

程雪莉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喜欢历史,特别关心自己家乡的历史。 前几天,她完成了历史文化散文集《故国中山》,认真思考了河北中西部古中山国地域文化的精神属性,总结了12个字:仁厚实、忠勇稳定、悲歌慷慨。

自古以来燕赵悲歌之士众多,程雪莉对悲歌慷慨解囊,寻找“形象大使”。 于是,她花了两个多月,重新梳理了古中山地区2000多年的历史。 深思熟虑之后,程雪莉将眼球锁定在“平山团”上! “平山团被聂荣臻司令表彰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有人民军‘人民子弟兵’的称呼。 ”程雪莉说。

平山团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1937年10月,359旅717团政训处主任刘道生带着300多人的“战地救亡团”搬到平山洪子店,召集平山县委共产党员部署扩军任务。 短短一个月内,相继有1700名平山子弟参军。 1937年11月7日,平山县首位共产党员栗再温带队离开洪子店,前往山西盂县上社359旅驻地。 整训后,1500人正式组成120师359旅718团,即“平山团”,迁往三晋。 在随后的两三个月里,1700多人分别参加了115师的各部队,进驻齐鲁。 不久晋察冀军区成立,1800多名平山子弟入伍组成四分区部队,后组建晋察冀军区5团。 这是在家乡战斗的“平山团”。 八路军整编后,东渡黄河时三个师的战斗兵力不足3万,而在平山这样的县,短短几个月就有6200多个子弟被送到八路军正规部队,在抗战一开始,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个数字多么巨大! 父子兵、兄弟连、亲戚队、村村连队、家家户户的军属,说平山是“八路军的故乡”并不为过。

“一路追寻 吟颂我心中英雄的“平山团””

在八年抗战中,仅25万人口的平山县,就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参加了自卫队、农会、妇女救济会、儿童团等各种组织,平山几乎所有人都聚了兵,堪称晋察冀抗战史的典范。 “最后的米给兵粮,最后的一寸布给军服,最后的棉袄给担架盖,最后的亲人送去部队……”这是平山人民发自内心的歌。 8年间,聂荣臻、彭真带领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机关在平山战斗生活了3年零2个月,最后在“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找到了西柏坡,让党中央驻扎在平山人民最坚实最温暖的怀抱。 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山县是一个巨大的“平山团”。

“《平山团》是河北抗战的精神符号,也是全中国抗战的缩影。 “平山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取得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方面所走过的充满苦难的光辉历史。 这里无疑包含着中华民族伟大永恒的精神品质。 一定也闪耀着我们地区宝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 我想为《八路军的故乡》唱一首深情的歌。 ”。 程雪说。

程雪莉采访了抗战老战士刘梦元。 李君放拍摄

我必须赶紧去找这些老战士

程雪莉的寻找是从1990年代出版的《平山县志》开始的。 从中可以看出“平山团”是“神秘”的,这个名字在受到1939年聂荣臻的表彰后被隐藏了起来。

谁参加了平山团? 他们又去哪儿了? 有成为将军的人吗? 还有健在的人吗?她迅速百度搜索,只发现“寸心告白”一文,就说为了纪念在陕西扶眉之战中牺牲的“平山团”的营长栗政通,拜访烈士的事迹也非常困难。

“我的朋友和家人几乎都知道我在找‘平山团’。 他们帮我寻找了他们祖先的记忆。 马上来了各种各样的资料,传记、回忆文案、党的历史资料、地方的、部队的……”程雪莉说,桌子上高高的资料迅速堆起来吓了她一跳,来自“平山团”的热情几乎都是“烧掉”。

“我想沿着‘平山团’之战的历史寻找。 不仅在文史资料之间徘徊,还为了触及其真实的质量,说明其所蕴涵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努力,将悲歌慷慨的感情流于大江大河,为八路军的故乡歌唱! 于是,我开始了五年的“长征”。直到现在,程雪莉还是很兴奋。

完善真实再现“平山团”的英雄集团,程雪里沿着当年“平山团”的足迹,辗转1万多公里,在平山县村落的古寨和华北、西北、华南等地留下足迹,奔赴日本,平山团老战士及其亲属和烈士子孙160人

“在那几年里,我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找到1937年10月从洪子店出发的120师359旅718团的士兵。 另外,我想应该能找到最先参加平山团的士兵吧。 ”程雪莉的想法得到平山县许多朋友的支持。 这个愿望,一两年后找平山的一位叫李君放的摄影师取得了进展。

程雪莉说,小李这些年来一直在拍摄住在平山乡下的老战士,为他们留下影像资料。 年寒冷的冬天,她和李君放一起去南庄村找一位叫王冠章的老人。 据说老人是第一个参加“平山团”的老战士。

他翻了坡,从公路转到乡下的路上,向南庄村走去。 突然,送葬队伍出现在眼前,程雪莉的内心僵硬地想:“是不是王冠上的老人啊?” 李君放说,一个多月前去看了他,身体比较结实,应该不会。

一到村子里,就发生了程雪莉担心的事件,果然王冠章的老人去世了。 “他们90多岁了。 时间不等人。 ’钱雪莉的心突然抓住,在那寒冷的天气中扭曲了。

后来他们又去找刘增英老人了,可惜老人也在半年前去世了。 带着遗憾和悲伤,程雪莉采访了老人的儿子和伴儿。 “当时他们说了非常感人的话,我记忆犹新。 他们的生命已经脆弱了,我得抓紧时间去找这些老战士。 ”。 程雪说。

平山县南庄村的王冠章老人,1937年参加“平山团”。 李君放拍摄

“平山团”精神是我前进的动力

“无论在哪里,每次采访老战士,我的心都会受到冲击和洗礼。 “寻找平山团”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文化观。 程雪说。

程雪莉说,过去她对抗战和中国人民对子弟兵的认识比较肤浅模糊,过去认为打洋鬼子是振臂高呼、冲锋那么简单。 随着老战士的讲述,她触及了历史的温度,抗日战争不再是抽象的印记,她对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的概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

程雪莉给我们讲了一个她在采访中听到的非常感人的故事。 她说悲壮经常在战场和家乡上演,例如“平山团”的几次大战中,一次就有数百名减员,在家乡平山的土地上,上村村高举孝道,家家哀悼。 但是,很快,受害者的兄弟、侄子被“平山团”补充了! 在山西省上下山谷的战斗中,“平山团”烈士王家川在战场上用刺刀杀死8名鬼子,牺牲时双手紧紧抓住敌人的刺刀,手指一齐被刷断。 他弟弟辗转数百里,赶到“平山团”驻地,报名时弟弟固执地说。 “我叫王家川。 我的父母说。 如果牺牲了,我有弟弟,我叫王家川。 ”。

“现在,关于这些退伍军人,我首先意识到了他们的崇高、伟大和悲壮,希望我采访的任何人和事永远流传下去,同时记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子孙后代前进的力量。 ”程雪莉说。

五年来,由于投入过多,浏览了哪些悲伤的故事,听到了老战士们怎样悲惨的故事,还原了怎样残酷的战争场景,加上颈椎病的痛苦,因为创作上的纠葛,程雪莉一度非常痛苦。 “第一,不能写《红楼梦》,第二,不能写《亮剑》,还是享受生活比较好。 ”。 有人这样忠告她。 但是,程雪莉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 “我不再只是在追求老战士的人和故事,而是在追求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不会停止。”

“确实,金声玉振、百代相传的作品可能做不出来,但我不想放弃。 斯诺在《西行漫记》的序言中说:“他的书最现实地是毛泽东和许多红色战士创造和写的。 他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和热情,绝非作家所能创造的。 ’他说,因为历史本身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精华,他只不过是“正确的记录和说明”。 那么,我也成为忠实的记者吧。 ”程雪莉坚定地说。

后来,有了这首慷慨悲歌、荡气回肠煌的巨着——《寻找平山团》。

河北省文史馆员、平山地方革命史和西柏坡研究员张志平说:“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平山团”成立80周年,“七七”事件抗战爆发80周年。 《寻找平山团》此时获奖,是给英雄子弟兵的隆重礼物,是对千千万万遇难烈士们的深切安慰,也是平山人民怀着深情编织的花篮。 ”。

程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刘延丽摄

预告:要知道《寻找平山团》中有一个震撼灵魂的故事,请关注下面的“一路感动——点燃灵魂深处浩荡的空气”。

链接:

程雪莉

70后作家,笔名程门立雪,石家庄人,鲁迅文学院第24届报告文学高研班学生,现任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太行文学》副主编,河北省散文艺委副主任。 代表作有《立雪散文》、《大文化对话》、《梦家——河北省新农村走笔》、《故国中山》等,先后两次获得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作品入选国家信息出版总局“三个百”原创精品出版工程。 其作品《寻找平山团》去年6月获得了徐迟报告文学奖。

(责任:梁靖雪)

标题:“一路追寻 吟颂我心中英雄的“平山团””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