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18字,读完约24分钟
原题:文化自信的本质和现代意义
●从以前开始就传下去很重要。 个人认为,从出生到死亡有一定的时间段,所有人都是这样。 以前传达的东西和里面,以前传达的伟大的精神、智慧、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中国现在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不足或敬陪席上没有发言权的小媳妇,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有处理世界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语言,有信心,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做出贡献的知名学者,中国人不会忘记他们的文化功绩和学术贡献。 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国情薄弱、文盲多、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的中国。 如此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光靠少数文化名人是无法支撑起拥有民族自信的大厦的。
●文化的迅速发展史就像绵延不断的万里群山,其中有山谷和平原,有高峰。 只有群星闪耀、高峰重叠、壮观,才是拥有如此丰富文化遗产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样子。 建立文化繁荣繁荣的大国,其难度堪比建设精神万里长城。
一位学生问我:“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主体是谁,相信什么?” 我参观故宫是丰富多彩的国宝,只不过是展品。 参观长城,雄伟,气势磅礴,不过是个景点。 参观国家图书馆、诸子百家、各种类书汗牛充栋,不过是藏书,放在书店里是文化商品,上课时是教科书。 这些都和文化自信有什么关系? 他深感困惑。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诱惑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这为我们在理论上彰显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指导。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历史渊源、快速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整体评价,是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对中华文化的基本角度和态度。 只有反复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才能理解文化自信问题。 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或各种文化具体的物化形态,相互分离,不能一一把握中国文化内在的整体精神和文化自信问题的现代价值。 “不追求全球化的人,不足以追求域名。 ’在文化自信的理解上也是如此。
文化自信:
新时代的大问题
文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时代性。 而且世代不提出什么样的文化问题是时代的反映。 文化问题的研究,不同的社会时代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会表现出不同时期的特征。
如果说斯大林格勒的“西方没落”反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前景的失望,那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是将西方向外扩张所引发的矛盾转变为为为文明冲突辩护的政治需要。 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新左派”对文化问题的研究,找不到处理资本主义问题的途径,而是集中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 现代、文化成为世界热点的问题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精神失衡有关,与道德失范、审美价值丧失、信仰缺失有关。 总之,人们的精神处于饥渴状态,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问题研究属于文化学范围,是文化学家们的任务。
西方没有特别突出的文化自信问题。 数百年来,西方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强势地位,向外输出所谓的西方文明,对它们来说,首要的是存在文化傲慢和文化强国。 以西方文明优越论和救世主的姿态向外输出西方文明和文化殖民地,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数百年来主导的文化观。 近年来,有学者撰写了西方文化衰退的着作,如美国学者阿瑟·赫尔曼的《文明衰退论——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但历史上哲学家们对西方文化衰退的记述与文化自信问题并无特别直接关系。
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代中国之所以成为问题,不仅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中基于民族自强和文化自觉的展示,更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民族伟大复兴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迫切需要。 是对全体中国人建立文化自强自信的激励,同时也是对现代一切中华民族文化的否定,包括消除百多年来饱受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一些人身上残存的民族自卑。 当前,国内国外、网上的一些言论,贬低了中华文化,否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否定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提高了正面的推动力,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 习总书记强调:“巩固文化自信是关系到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大问题”的提法是对文化自信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的重大评价。
“四个自信”,是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挖掘未来、缔造蓝图、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论和精神支柱。 特别是其中的文化自信,由于文化的特殊本质和功能,发挥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文化和精神支撑作用,反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学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是巩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问题。”
巩固文化自信,就是巩固民族自尊心、自强。 中国现在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缺失或者扮演着末位没有发言权的小媳妇,而是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有着处理世界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语言,有着自信地面对世界政治的 离开十九大提出的主题,离开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构想,离开当代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行业的斗争,我们不能理解文化自信为什么是大问题的重大评价。
谁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自我自信。 文化不是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也是中华优秀古来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是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始人。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胜利,当然不能有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中,从人民的支持和爱的支持中得到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和中国人民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统一。 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创造天地的大事,有汇聚中华民族优秀儿童的理论、组织、规律,是时代前列、时代潮流的政治集团,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领导的核心,是文化自信的主体。 要问文化自信是谁的自信,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自信。
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主体的地位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主体的地位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不能培养和造就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 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域文化的民族有民族文化,中国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有地域文化、地域性,其范围可以定义。 各个民族文化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可以识别。 但是,中华民族有着自己共同的主体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重合、总和,而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逐渐融合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体现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因此,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 习主席说:“中华民族有很强的文化创造力。 到了重大的历史关头,文化可以感受到国运的变化、时代的潮流、时代的先锋,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的祖国送上大鼓和欢呼声”。 中国共产党的品格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是聚集和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脱离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可很重要。 为了形成和维持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需要统一的国家而不是分裂。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快速发展离不开统一有力的国家保障。 一个国家一旦消亡或分裂,其文化的迅速发展也将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分裂了,但统一是主导性的。 虽然当时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政权,但由于它仍然在中国这个大领土内,所以很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保留和继承。 历史表明,一旦国家分裂,文化迅速发展的血脉就会中断,不能谈论文化自信。
是现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空故事。 你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散沙,革命烈士血馒头治病的愚民,杀头观色的观众。 诚然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批判了国民的这种劣根性,但他并没有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民,而是批判了旧的社会和旧的制度。 鲁迅没有失去对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信心。 他说:“我们从古至今,都在努力工作的人、努力工作的人、为人民谋生命的人、舍身求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强调,中国并未丧失民族自信心。 近代中国人的散沙是统治者的“治标成绩”。 中国近代表现出的国民劣根性不是中国人的本质特征,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疗成绩”。
中国共产党反复奉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 “我们中国人很有骨气”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习马列主义以来,中国人从精神上被动转移到了主动。 从这个时候开始,近代世界历史上鄙视中国人、鄙视中国文化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取得伟大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中国人民的这种文化,在其精神方面,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所谓不依赖人民、不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就是空的语言。
文化自信不言而喻,蕴含着许多人与人民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各文化专业行业的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人从自己的专业行业传来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加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具有丰富文化的早就传入现代文化的文化自信大国的学者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极为普遍。 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学者将越来越多。 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结束了。 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当然,我们不能把文化自信的问题只归结于文化人的自信。 我们有些学者对中国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仿佛民国时期的学者是如何处在当时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的。 这是错误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民国时期毫无疑问出现了一批略有贡献的知名学者,中国人不会忘记他们的文化功绩和学术贡献。 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国情薄弱、文盲多、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的中国。 如此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光靠少数文化名人是无法支撑起拥有民族自信的大厦的。
文化自信的问题不仅仅与文化有关,也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分不开。 20世纪30年代,曾发生过中国文化出路在哪里的争论,参加者首先是文化学家,无论是全面的西化论者还是中国文化本位主义者,都没能真正树立中国文化的自信。 全面的西化论者自不必说,即使是文化本土派也没有真正理解从中华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的精髓。 在文化范围内争论中国文化的出路和自信问题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1940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站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高度,结合中国的出口,讨论了文化问题和中国要去哪里的问题。 《新民主主义论》第一章开头提出的是“中国去哪里”的问题,接第二节的标题是“我们要建立新中国”。 同时确定地提出了中国文化的领导权和指导思想: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不能由其他阶级的文化思想指导”。 不处理中国去哪里的问题,不解放中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恢复民族文化的信心。
你相信什么?
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标志
要坚定文化信心,不要只看事物,也不要看文化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如果我们从故宫无数国宝藏品中,从数不尽的中华优秀从前传下来的经典中,从万里长城和中国历史中夺取天工的文物和建筑,就看不到其中蕴藏的中华民族创造力、中国智慧、中国 的文化自信,对于中国历史和无数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政治智慧、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治国理政理念,从这样众多巧妙的天工文物中,体会到经典中所蕴含的独特标志——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从物质文化造物中汲取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不是走马观花、旅游、漫不经心地浏览掌握的,需要正确的文化观和理解水平。 在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中,我们从艺术品市场到书画、青铜器、有名的窑瓷的天价中,惊讶地看到了它的商业价值,但并不意味着了解它的文化价值,更何况,它有能力将这些拍卖的艺术品与文化自信联系起来。 马克思说:“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不看矿物的美和特征。”“对没有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没有意义。” 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中国文化载体内在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整体理解。 它出现在中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勾结在中华优秀的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把论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书从中国的历史开始呢?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 从前,中国有指南针的发明。 一千八百年前,造纸法被发明了。 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刻板印刷。 800年前发明了活字印刷。 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 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有近四千年的可复制历史。 ”。 毛泽东如此自信地重演了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的迅速发展史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史,为中华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感到自豪的是,中国历史、中国文明史、发明创造史、历史杰出人物,中华民族自暴自弃的奋斗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智慧。 我们的先人能做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做的,一定不辱前人,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中国革命大业,继续建设美好的新中国。
从以前就传过来很重要。 个人认为,从出生到死亡有一定的时间段,所有人都是这样。 以前传达的东西和里面,以前传达的伟大的精神、智慧、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你看,孔孟老庄已经逝世2000多年,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贺)、辛(弃病)、陆(游)、姜(白石)等有名的诗人语族也有。 其中所载的思想仍然滋养着一代中国人,子孙后代通过阅读、解释了解其中蕴藏的精神、智慧、理念。 流传至今的保存在古代文物中的文化新闻依然存在,其优美的绝伦技术和艺术精神依然向现代人传达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 现在不是在呼唤工匠精神吗? 看看我们祖先制作的青铜器、四件瓷器、景泰蓝,看看各种光彩夺目、惊人的技术产品,那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我想起了《庄子知北游》中“马来西亚之拍”的故事。 “马来西亚的敲竹杠虽然年仅80岁,但不失豪气”。 “即使无视事物,也不是警察”。 庄子没有寓意,但关于敲击技术也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虽然农业时代的技术可能过时了,但这种细心的精神,对处于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的我们仍然具有模范作用。
有些人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不承认精神、思想、理念的作用,但这不是误解,而是有意曲解。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有决策社会意识,但高度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的名言:“哲学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以哲学为自己的精神武器。 ”。 瞧,马克思承认精神是武器,承认思想能量如雷。 那个沁在人心脾的话,会发挥出无比的威力。 我认为没有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学了。 不承认精神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是嘲弄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古人说:“夫形者,生之舍也知。 气体是身体的充也。 上帝是生的化身。 失去第一位的话,三者都是伤”“这三者不能不小心保护”。
有人说现在我们是不是全面西化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什么? 我们穿西装,吃西餐,我们乘坐的飞机,高铁,采用的手机,电话等,不都是从西方来的吗? 所有民族的文明决不会相互影响。 我们可以说“胡化”。 我们的许多蔬菜水果来自当时的西域。 日本、韩国、越南也可以说是汉化、唐化。 也可以说现在的西方正在中国化。 我们的日用产品,包括具有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出口到西方,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将文明的传递、相互引进的参考和全面的西方化混淆当然是错误的。 全盘西化的本义不是文明和文化的交流,而是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入以前,传入历史以前,试图模仿另一个国家。 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参与了全球交流,但中国依然是中国,中国文化依然是中国文化。
没有一个民族会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 因为文化融入血脉,成为民族的灵魂。 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绘画,我们的文学艺术——总而言之,中国人在灵魂深处有中国文化的胎记。 中国人的创作不能完全脱离中国以前传下来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我们文化的民族特色。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西方文化,相反应该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但不能改变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 毛泽东在与音乐工作者的对话中通过织帽子来比喻,说他在国外学习如何织帽子,织中国帽子。 外国有用的东西,要学会用来改善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事物。 说应该越来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洋化。 洋为中用,这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
文化自信当然包括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 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和实际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不是住在古代中国,而是住在现代中国。 因为没有时代的隔阂,所以不用解释、解读、争论、识别、考证或者分别立说,以利于人民的理解和接受。 《红色家书》和《烈士诗抄》中的一封充满家国情怀的家书,一首充满燃烧革命激情的绝命诗,其中所蕴涵的舍身得仁、舍命取义、送死的精神,中国自古流传的文化中孝作忠的爱国主义精神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等,强调“经常利用红色资源,从古至今传递红色,传承红色基因”。 习总书记称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形成了优秀的革命精神,都与其有着直接的起源关系。 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红船精神的继续发扬。 红船精神的核心是革命精神,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
文化自信不断。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文化自信当然要更加重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它植根于优秀的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直接继承了“红船精神”开创的革命文化,也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态,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 要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规律预示着人类快速发展的总体方向,那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是更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快速发展方向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在建设中。 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道德模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自信到底是什么? 确实,我们相信中国优秀的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中包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相信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把国家、社会和个人提高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文化自信的使命:
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原本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 近百年的苦难和列强侵略掠夺,使中国的弱民普遍贫困、科学落后、文盲,使文明古国成为文化弱国。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迎来了富裕和强大的新时代。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主席高声宣誓,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代表了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从来没有忘记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建立自由、民主、独立的强大中国而牺牲的无数烈士。 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是让子孙铭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的初心。
不忘初心,也是近百年来革命烈士头破血流,永不动摇,奋斗到底的决心。 想起了秋瑾的咏梅诗。 “冰的样子不怕雪霜的侵入,不好意思在琼楼附近有古岑。 格的原因是独立的,愿意教富贵负初心吗? ”。 秋瑾是为革命牺牲的女佣豪杰,她的初衷是推翻腐败的清政府,追求国家的自由和富强。 秋瑾通过自己在浙江绍兴轩亭口英勇牺牲,诠释了自己难忘的初心,代表了许多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烈士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包括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也包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 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如果没有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将因缺乏精神和文化的支持而束手无策。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十分艰巨和漫长的任务。 由于时代的不同、条件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迅速发展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比毛泽东在当时《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文化建设任务还要艰巨。 在国际交流频繁、各种文化冲突、相互交流、思想多元、利益多元的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构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迅速,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这项任务在某种意义上比其他建设更加困难。 因为它与人有关,人的理想和信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壁垒。 思想是最微妙最难深入的行业,对一些人来说可以说是黑洞。 这是任何压力和强制都无效的行业。 文化行业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行业。 要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作风,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爱国主义热情,使文化建设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的自觉任务。
虽然文化建设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建设,但其中确实存在意识形态问题。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行业的建设,不能去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中国化。 文化建设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行业的指导地位,指导马克思主义,捍卫中华文化角度,同时立足现代现实,结合时代条件,创造具有时代价值、反映人民愿望的高水平文化产品。
文化的迅速发展史就像绵延不断的万里群山,其中有山谷和平原,有高峰。 文化名人和传世巨着的出现并不是连累代都有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该为培养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和越来越多的名作巨着创造条件。 只有群星闪耀、高峰重叠、壮观,才是拥有如此丰富文化遗产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样子。 建立文化繁荣繁荣的大国,其难度堪比建设精神万里长城。
“长风破浪有时,直挂云帆渡海。 ”。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所有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文化事业者,都要不辜负我们的时代,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用自己的作品把文化自信推向更高的水平。
(作者: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标题:“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
地址:http://www.man-on.com/masjj/1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