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月13日电(记者徐海涛) :“你的心脏三根血管堵塞,就像送粮的道路断了一样,心脏饿得无力。 我们先打开右边的路,运粮食生气……”1月11日上午10点30分,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在开始当天的第二台手术前,向73岁的患者张叔叔解释说。

这是葛均波上午的第二台手术,也是9点多开始的第一台手术,是高危、复杂的疑难病例。 患者54岁,1年前做胰腺肿瘤手术,化疗8次,半年前出现胸闷胸痛,检查发现心血管严重狭窄伴钙化。

葛均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两年前,他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术,来到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担任院长。 因为上海还有职务,他在上海、安徽两地跑,总是很着急。

第一天晚上十点多,他从上海到达合肥。 第二天早上8点前开门看病。 “你的部分心肌坏死,可能会导致早搏”“你的症状是心肌缺血,但不是冠心病引起的,可能是x综合征。 ”。 他仔细分析不同患者的病情,告诉一些患者“控制危险因素”的方法,有些患者说:“你的问题不大。 不能花冤枉钱到处看病”。

中午1点30分,葛均波完成了第二台手术,摘下铅服,手术服已经湿透了。 下午,他主持了医院“十四五”计划会议,讨论如何开办新年新局。

据统计,安徽是全国“出省求医率”最高的省份之一,首要原因是地区医疗资源失衡不充分。 在长三角,安徽是资源相对薄弱的“医疗洼地”。

为了“让安徽患者在家门口看病”,葛均波来安徽两年多,引进了高水平的医生和尖端医疗技术,建立了长三角心血管医疗联盟。 但最给力的还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个医生即使长100只手,全天候不睡觉,看的患者和手术也有限。 应该向学生传授学识,培养一批人、一代人”。 葛均波带着一支有“造血功能”的队伍,说:“我想把我的技术留在安徽。”

标题:““院士医生”的长三角“医疗融合”之旅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