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宿州2月3日日报(记者孙叶赵家慧)

生态优美的居住城区埇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秦凤森摄

2月1日闭幕的安徽省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推动了区域协调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市化,支持宿州在省际建设相邻区域的中心城市。

历史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后,我们党又将乘势而上,开始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第二百年的奋斗目标进军。

新的发展阶段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是一个动态、积极、始终充满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地发展、快速地进步、日益接近质量的飞跃、量的积累和快速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宿州,224◇桥上,我们看到的,只有它。

◇桥是宿州唯一的城市,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级区。 拼命摘下省级贫困区帽子后,“十三五”时期,224◇桥实现了较大飞跃: gdp从325.5亿元增加到705亿元,人均收入从3000美元上升到7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

“十四五”、224◇桥围绕“四区两基地”的功能定位,皖北( 224◇桥)建设产业集聚区、黄淮海休闲旅游与健康养老示范区、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现代物流基地。

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开放之举:利用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腹地、皖苏豫鲁四省交汇的特点,大力进军长三角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机遇,“上下左右逢源”、“河滩逢桥”。

历史上的“一线城市”和“虹桥”典故

有宿州、1200多年的建城史、人文荟萃、古韵流芳。 最令人扫兴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宋朝大文豪苏轼和宿州的“不解之缘”。

新开封河景区东林草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金永摄

今天是立春。 与立春这一节气相关的最有名的诗作,可能是白居易的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开原上草,一岁枯荣,野火不息,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田埂桥符离一带的景色,唐朝时期这里盛产符号草。 白居易住在符离时,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初恋:他在这里爱上了一个叫湘灵的农家的女儿。 白居易在符离生活21年,直到他取得进士守护父亲的死亡才离开,现在的宿州有乐天园和东林草堂等与白居易相关的古迹。

隋唐大运河宿州段埇桥双边码头遗址发掘现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武正润摄

隋、唐、宋三朝、宿州极盛,其主要原因是这座城市当时处于水运枢纽。 炀帝在大业元年的605年挖掘了通济水道,直接信息表达了黄河和淮河的运输,通济水道成为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引黄河水和开封水汇合,开封水和孔子曾留下“子在河上说”的名言,泗水在宿州、徐州一带交流,徐州一带。 因此,白居易有“流入开封水、泗水流、瓜州古渡头”的说法。

水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方法,水运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兴盛。 济渠是当时最重要的运河运输河道,唐代安史之乱后,地理位置特殊的垃桥对保障运河运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治通鉴》记载:“江、淮运河运输,从淮进入汴桥,以垃桥为喉。” 鉴于垃桥的重要性,与唐宪宗元于4年在垃桥建设宿州,明确宿州建城史,奠定了宿州唐宋时期重要中心城市的历史基础。 宋代对汊河运河运输的依赖度超过唐代,据资料显示,宋崇宁年间,宿州人口规模在运河沿线城市中仅次于首都开封,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

开封河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宿州文化的繁荣,唐诗宋词在这里比肩。 文豪苏轼十次踏上宿州,留下了“去淮南第一州”的赞叹。

垃桥扶疏亭内苏轼《墨竹图》真迹石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汉飞拍摄

值得一提的故事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以宋都开封为模型的国宝绘画《清明上河图》,最引人注目的是虹桥。 气势磅礴的虹桥,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能够顺利渡过,整个桥由木材制成,整体木材排列收紧榫卯,支撑桥梁跨度,河上无石柱,桥面又由一排木材链条加固杵,形成巨大而坚固的整体。 一千多年前,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工程啊。

建于虹桥的“开山鼻祖”,是宋仁宗庆多年来宿州知州的陈希亮,在公元1041年至1048年间,主办了畦畔桥的建设。 那也是开封河最早的虹桥,是迄今为止可以试验的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木拱桥。

“宿徐”构筑“连心桥”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征程中,宿州正在破浪破浪,走向新的彼岸。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高标准建设“徐州—宿州—淮北”省际毗邻地区的新型功能区。 优质推进各设区市和沪苏浙江省相关市区共建合作,继续深化宿州224◇桥区和徐州铜山区对口合作。

宿州背靠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与江苏徐州接壤。 从古来看,宿州和徐州也一直“血缘相连”。 宿州建在垃桥,地块来自徐州符离、玫瑰等。

连接宿州和徐州的符离大道张启伟摄

2019年10月,在距离旧206国道3.5公里的平行线上,双向8车道,共计48.7公里的车票从大道正式开通。 从此,宿州和徐州之间形成了“国道+城际高速公路”双通道交通系统,时空距离缩短为50分钟,宿州市依托徐州市“一小时都市圈”,徐宿一体化加速成型。

符离街周边景区大五柳风景名胜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余峰拍

符离大街上也架设了徐宿文旅行的“桥”。

◇桥区委推进部的陈志方95天后,他按照符离参加了文旅产业的计划和实施。 看到象征站在街道的起点,眼前笔直平坦的新路,他看起来有点兴奋。 国道206距离任何一个观光地都太远了,没有通向彼此的支路。 符离大道建成后,连接了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五柳风景区为代表的山水资源、符离、闵祠、小山口、大方寺、镇头寺等人文资源,其开通激活了徐宿淮中央生态区的旅游价值。 ”。

符离大道为宿州市224◇桥区黄淮海休闲旅游和健康养老示范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交通和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224◇桥区更具备了接待长三角游客的能力。” 陈志方说。

垃桥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加快京沪杭3小时高铁旅游圈重要节点建设,皖苏豫省重要地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符离旅游生态公路、新开封河景观带两侧旅游项目,推进中华孝文化园、白居易文化园等项目改善改造实施,

宿州和224◇桥以建设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快速发展模板区和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与徐州深度的融合。 两市间县乡公路的畅通工程建设实现了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无缝对接。

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中广网发刘峰摄

年12月9日,宿州徐州两市签署《宿州徐州合作现代产业园框架协定》,去年12月,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224◇桥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宿徐现代产业园224◇桥园作为长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承接徐州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产业转移公司100多家,总投资约285亿元,快速发展效果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同意,写入安徽省政府年度工作报告。 “十四五”、224◇桥积极参与徐州兆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建设,推动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快速发展。

广知电器有限企业生产现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王见摄

在小区内安徽广电有限企业的广阔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很忙。 从徐州到宿州,总经理胡海涛说,新厂房面积比徐州旧厂区扩大了近4倍,产能扩大了5倍。 “过去,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我们最大的名单最多只有2000万人。 今年,我们完成了6000万的订单。 ”去年年初疫情期间,园区管委会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跨省设备搬迁基本未受影响,于2月运入,3月开始试运行。 “从税收优惠到营商服务等方面,埇桥区和产业园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预计到2025年产值将突破10亿。 ”。

宿徐现代产业园224◇桥园现有公司143家,其中公司52家,年生产总值84.2亿元,新合同项目24家,资金45亿元。 截至年11月,园区经营(销售)收入78.1亿元,增长6.8%。 税收收入4.9亿元,增长7.1%。

放眼垃桥全区,一方面,机械制造、板材住宅、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符离集烧鸡等从以前开始加快产业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改造,从以前开始,产业“长”传新业态,努力攀登产业链中高档。 绿色家居产业园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办公家具、定制家居产业转移,积极引进绿色板材、全屋定制家具及智能门锁类、触摸家居类、五金类等配套产业,建设绿色、智能、高端家居产业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重视培育新兴产业,加快4g通信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布局应用,夯实未来竞争“新基础”,扩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垭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展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鸟平衡摄影

农业的“触角”延伸到长三角

◇桥是城市地区,也是农业地区,耕地面积260万亩以上,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80万亩,玉米130万亩。 年9月,224◇桥区成功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围绕粮食和畜禽两大主要产业,大力推进“三区两园一中心”建设,“三区”是农业旅游融合景区、标准化农业产区、种养一体化示范区,“两园”是农产品加工园、物流产业园,“一中心”是农业技术研发和宣传服务中心,

◇据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梅介绍,“融长”有两种“融”法,除了学习借鉴“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方法”补充我们的“短板”外,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优点补充长三角种养殖业的“短板” ”。 张梅希望把园区建成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央厨房”。

事实上,目前224◇桥30%以上的牲畜产量,50%以上的果蔬产量都供给长三角地区,是与长三角名字相称的菜篮、面袋、果盘、肉事件,224◇桥下一个目标是与长三角地区电商合作,长三角地区3小时生鲜农产品物流圈,

皖北粮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秦凤森摄

在垃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农业快速发展部部长侯祥辉向记者表示,沪苏浙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对果蔬的绿色要求也很高,要想让园区农田生长的果蔬成为长三角人民的餐桌,园区“两平台一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

“两平台一中心”是智慧农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和农产品检测中心。 通过“知识管理”,让住宅区的蔬菜“痕迹”。 侯祥辉告诉记者,目前小区80%的果蔬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申请认证费用,小区全额补助”。

不仅仅是“一体化”,而是“优质”。

中国豆制品领域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研讨会在埇桥区召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埇桥区推广部进行供应

◇垃桥区生产的大豆名声很高,但迄今为止多作为原料销售,本土没有大规模加工大豆产品的能力。 张梅告诉记者,产业园接下来将重点开展以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的区域企业品牌创建,树立“埇桥大豆”企业品牌,启动大豆加工产业园建设。 “我们计划建设500亩大豆加工园。 在去年9月的大豆产业年会上,我们面向长三角,引进高质量豆制品加工公司,推动当地农业公司文芳阁展,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

温氏畜牧业有限企业尖山养猪基地中广网发秦凤森摄

猪养殖也是224◇桥的特征产业。 侯祥辉告诉记者,去年园区生猪出栏量达到130万头,但由于当地屠宰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埇桥区80%的生猪全部调往省外。 “生猪屠宰和相关肉制品产业是我们2021年招商的重点,拉动长三角一体化快速发展机会强的链条、补货链,15家有意向上传的加工公司正在洽谈。 ”

符集刘次男烧鸡厂生产现场中广网发武正彪拍摄

位于“中国四大鸡”第一位的符离集烧鸡也产自224◇桥。 1912年开通的横贯南北的主干道津浦铁路,设有符离集站,路过的蒸汽列车停止供水,乘客可以下车休息购物。 因此,根据当时的绿皮列车,符离集烧鸡就这样随着从南向北的旅客,进入了千家万户。

目前,宿州和224◇桥为振兴符离集烧鸡产业,建设中国符离集烧鸡产业基地,壮大烧鸡产业,支撑“徽香源”、“刘次男”等企业品牌龙头公司进军长三角、香飘高铁线。

开封新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秦凤森拍

记者后记:

采访宿州、224◇桥,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得不感受到记者自己的“孤陋寡闻”。 爱看书,要说当地历史典故生动的道路,我和数家珍的宿州市委常委、224◇桥区委书记王启荣谈过,一千年前,政府衙建在224◇桥上的宿州有现在“北上广”的一线城市地位,这里舟车收敛, 大运河开通,成为隋、唐、宋三代中国的经济命脉。 黄河夺淮后,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开封河逐渐被淤泥堵塞而消失。 目前与开封河遗址平行的东流新开封河于1966年开工建造,极大地处理了皖苏地区的水旱灾害。 关于“唇齿相依”,皖图书如今进入长三角一体化新阶段,架起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虹桥”,帮助地区共同快速发展。 宿州、徐州都是人口大市,224◇桥更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级区,有190万人。 在众多城市哀叹“人口红利”退潮的今天,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遇到山开道、碰水搭桥、开创新事业。 如果说水运和舟桥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现代物流业在今天的经济结构中也可以说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垃桥区符离镇大力建设的千亿级黄淮海智慧物流产业园,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新“虹桥”。

标题:“埇桥架 “桥”马鞍山信息网”

地址:http://www.man-on.com/xwdt/2005.html